当渤海的潮声漫过艺术的画布,当长城的砖石叩响文化的心门,一场融自然之壮阔、协作之温暖与人文之厚重的团建研学之旅,为宝兴隆北京公司的创作征程写下鲜活注脚。2025年9月初,公司全员奔赴秦皇岛,以鸽子窝寻趣、渤海湾垂钓、中国长城博物馆研学为脉络,在山海间捕捉灵感,在协作中凝聚力量,于历史里探寻艺术创作的根脉与方向,让每一步足迹都成为与文化对话的印记。
鸥鸣伴晨光,鸽窝启新程
团建首日到达秦皇岛,夕阳初染渤海海面,全体成员已集结于鸽子窝景区。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无垠碧海与天际相接,成群海鸥舒展翅膀掠过波光,偶有几枚贝壳被海浪轻推至滩涂,勾勒出自然最本真的艺术笔触。大家暂别案头的文物与客户,赤脚踩在微凉的沙滩上,或弯腰拾取形态各异的贝壳,将自然的馈赠化作灵感的素材;或三五成群沿着海岸线漫步,海风裹挟着湿润的气息拂过面颊,吹散日常工作的疲惫。
午后的沙滩时光更添惬意,大家或赤脚踩在细软沙粒上,感受海浪漫过脚踝的清凉;或围坐分享创作心得,从色彩搭配聊到材质创新。这份在自然中舒展的松弛,为接下来的旅程积蓄了满满能量。欢声笑语在晨光中蔓延。这场与自然的对话,不仅让同事们近距离感受了天地间的色彩与肌理,更在轻松的互动中拉近了彼此距离,为后续的旅程奠定了默契协作的基调。
出海垂钓,协作中悟初心
次日清晨,全员登上专属渔船,向着渤海深处进发,开启出海海钓之旅。船长熟练地帮大家调试钓竿、挂上鱼饵,队员们围坐船舷,目光紧盯着水面的浮漂,海风拂过脸颊,只剩海浪拍打船身的节奏声,格外治愈。
海钓的过程,恰似艺术品销售的修行,既需耐住性子等待,又要在关键时刻精准发力。起初,不少人频频提竿却一无所获,难免急躁。“别急,就像打磨一件玉雕作品,得先沉下心观察它的纹理,海钓也得摸清鱼的习性。”经验丰富的同事一边示范握竿技巧,一边分享心得。在他的指导下,大家逐渐调整节奏:有人专注观察浮漂动静,有人主动帮同伴整理鱼饵,有人记录海水涨落的规律,协作的暖流在甲板上悄然涌动。
“上钩了!”一声欢呼打破宁静,在众人合力协助下,一条条鱼接连上钩。夕阳西下时,渔船载着满舱渔获与欢声笑语返航,余晖将海面染成金色。这场海钓,钓上来的不仅是新鲜海产,更是“专注”与“协作”的真谛——正如艺术销售从不是孤军奋战,唯有彼此支持、默契配合,才能让作品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博物馆研学,文脉润艺心
旅程的核心篇章,落在了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研学之行。步入展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戟,到明代的守城火器;从描绘长城修筑场景的壁画,到展现边塞生活的陶俑,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处布景都还原着历史的细节。柔和的灯光避免文物氧化,合理的动线引导观众沉浸式体验,透明展柜既保障文物安全,又方便近距离观察细节。我们全员放慢脚步,或驻足于“长城砖雕纹样”展柜前,仔细观察砖面上繁复的云纹、龙纹,讨论其与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运用的关联;或围在“长城防御体系”沙盘旁,分析古代工匠的营造智慧。
在讲解板的引导下,大家重点学习了文物背后的故事——那些残缺的陶片,经修复师数月甚至数年的拼接、补色,重新绽放光彩。不少伙伴们拿出笔记本,记录文物的年代特征、纹样细节与展陈逻辑,计划将这份对“历史真实性”“保护专业性”的理解,融入未来的文物收藏与销售工作中。研学尾声,团队在博物馆广场合影,身后的“长城”剪影与大家手中的笔记本相映,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物守护接力”。
山海为伴,文脉为魂。此次秦皇岛团建,宝兴隆北京公司的成员们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协作中凝聚力量,更在历史文脉中校准艺术创作的方向。当海风的气息、海钓的默契与长城的文脉交织,化作团队心中的养分。我们深知:艺术不仅是孤灯下的匠心独运,更是在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协作中共同成长的旅程。未来,全体成员将带着这份收获,以更饱满的热情深耕艺术领域,让传统文脉在现代创作中焕发新生,以艺术为桥,向世界传递中国之美。
来源 |北京公司
编辑 | 李芮萌
一审 | 葛蓓
二审 | 王金璐
三审 | 杨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