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提高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以来,宝兴隆艺术馆联合街道各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及社会各界的赞扬。以下为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专题报道全文:
让非遗“活”起来!全国多地举办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
10月11日,正值重阳佳节,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天地社区举办了一场“九九重阳·情系花灯”压花灯手工活动,居民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体验传统压花艺术上的魅力。
压花,也称为押花,形成于唐,发展于宋,于明清至民国形成地方特色,在当代达到艺术高峰。通过选取各种天然植物花卉,经脱水处理,保持花的色泽和姿态,依其形态、色彩和质感、设计制作成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物品,是一门囊括各种植物粘贴工艺的传统手工技艺。2017年,岭南押花艺术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剪纸到戏曲,从竹编到皮影戏……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刮起了非遗文化热潮,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远洋天地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我们社区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场非遗体验活动,这次压花非遗活动是我们联合百年老字号宝兴隆艺术馆共同举办的,之前我们还联合了各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银行等机构,举办了剪纸、活字印刷术、团扇制作等非遗活动,都非常受居民的欢迎。”
然而,非遗传承之路并非坦途,面临着传承人数缩减、与大众生活疏离、与时代脱节等诸多挑战,非遗保护与传承仍然任重道远。此次压花非遗活动的主办方宝兴隆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兴隆作为文化艺术行业的老字号品牌,更加有义务和使命为非遗传承贡献一份力。除了这次压花非遗活动,我们还联合了其他社区举办了漆扇、剪纸、盘扣等多项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希望越来越多的居民能感受到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将非遗文化与百姓生活紧密链接,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让非遗文化走出深宅高墙,飞入寻常百姓家,使非遗文化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