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婷婷)《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日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300余幅影像作品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国京津冀等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貌,参观者从中可以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

展览展出了近百位摄影师的300余幅影像作品。这些参展作品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创作多元,集中展示了我国京津冀等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貌。其中,既有大众熟知的故宫、颐和园、长城等知名文物遗址、景观遗产,也有各类中小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特色文物;既有真实客观的记录性作品,也有新颖探索的创意性作品;既有田野式的深度文化遗产考察项目,也有包括遥感航拍、电子显微、水下考古等前沿科技的摄影作品。

据介绍,本次展览活动采取大众征集和特邀征集方式,短短一个多月征稿时间里,得到了众多文博机构、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展览最终以从文化遗产爱好者中征集的摄影作品和视频作品为基础,通过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主题,展示我国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精彩面貌,增强公众对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认知,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创素材和创意灵感。

《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中华世纪坛推出的一个重要展览。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象征。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同时也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作为中国历史演进的重要区域,京津冀地区的文化遗产积淀非常丰富,无论从年代还是类型等方面,都能够涵盖我国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并凸显其特色,参观者可以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从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北京国际摄影周“世界遗产主题”中的一个板块内容。展览旨在进一步唤起广大公众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展览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战略部署,让京津冀丰富的文旅资源“活”起来,具有积极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

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