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峰

                      【宋】陈岩

懒上维摩室里床,

却来山顶现毫光。

纷纷百兽俱驯伏,

檐蔔春风到处香。



狮纹常在碗、杯、盏、瓶、罐、洗、枕、盒、香炉、动物、人物塑像、绣品等器物上以主要装饰形式出现,利用富有象征、寓意的狮纹图案、造型或符号表达某种生活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象征、隐喻、谐音、比拟、寓意等手法表现出来。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其威武凶猛、优美健壮的体态令人敬畏,继而崇拜。史籍描述称,狮子体魄雄壮,吼声如雷,威震百兽,为动物之长。《狮赋》云:“(狮子)钩爪锯齿,弭耳宛足,瞋目雷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瀛涯胜览》一书写道:“狮子形如虎,黑黄无斑,头大口阔,尾尖毛多,黑长如缨,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


图片

清 珊瑚狮子




唐宋时期,威而不怒的镇邪狮雕十分流行,开元文士阎随侯曾作《镇座狮子赋》云:“威慑百城,褰帷见之而增惧。坐镇千里,伏猛无劳于武张。有足不攫,若知其豢扰;有齿不噬,更表于循良。”威狮由此而成为护卫之列,帝陵墓道、桥梁牌坊、河口古道等皆以石狮镇之,古人认为狮子不仅可以驱邪纳吉、镇守陵墓,还能预卜洪灾,彰显权贵,所以常用来守卫宫殿村寨、装饰宅门家具,体现出人们祈求平安、显示尊贵的世俗心理。古今宫殿、官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守门,在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狮子亦随处可见,成为狮子文化的风景线。

图片

石狮门枕

 

“太师少保纹”


“太师少保”,瓷器上常见的狮纹。主体图案为一大一小两只狮子,谐称“太师少保”,亦称“太师少师”。太师、少师、少保均为我国古代官名。古代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三公中又以太师位最尊贵。因“狮”与“师”同音,以“太师少保”寓意官运亨通,有高位的象征,亦表示望子成龙,代代高官。“太师少保”这种通俗喜庆的纹饰,在清末到民国时瓷器上大量出现,深受人们喜爱,俗称“红狮子”纹饰。小到杯碟,大到帽筒、茶壶、花瓶,皆能见其身影。绘这种纹饰一般用红、绿、蓝、黑四种彩,以红彩最为广泛常见,黑彩的比较少见。



 清光绪太师少保红狮子赏瓶(一对 )



1656299729646.jpg


九色鹿艺术馆这对清光绪年制的“太师少保红狮花瓶”,花瓶正面绘有用矾红彩涂画的红狮子,形象高大,线条描绘自然流畅,整个占据画面绝大片空间。背面有用墨书书写的“太师少保”等题字。一对瓷瓶保存完好,寓意吉祥,实属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0dd8e706b136af53831edfe798215ef.png

bb7c78016eccfd5bd48b9d884015337.png




狮子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改造与升华,威武雄奇的狮像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传统文化自信力的标志,体现了不畏邪恶、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到了近代,雄狮便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风标,具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表达了炎黄子孙渴望民族复兴的拳拳之心。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