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典集团,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来源:99艺术网


舞台上的聚光灯总是打在最亮的明星身上,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聚焦在当代艺术板块那些耀眼的名单时,距离内地二十世纪艺术首场专拍也已走过匆匆十二载。

如今担任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的李艳锋从第一场专场便参与其中。

 

1

一个电话引出的封面拍品

 

2010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了国内首个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开拓与奠基”,当时专场图录的封面作品是艺术家孙宗慰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驼牧》,因为是第一次以专场形式试水二十世纪油画的市场温度,李艳锋拍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翻看嘉德保存的相关资料时,留意到一本孙宗慰的画册。

“之前我对他也不太了解,翻看的过程中发现作品特别打动人,时代气息浓郁,绘画造诣也非常高。”


孙宗慰 《驼牧》布面油画 64×82.5cm 1942  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28.8万元


李艳锋看到画册上写着的一个电话号码,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了过去,电话打通了。他约了艺术家家属来嘉德面聊,李艳锋希望孙宗慰的后人能够提供一件作品上拍首次举行的二十世纪艺术专场,短暂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

这件《驼牧》成为了嘉德首场二十世纪艺术专场图录的封面,举槌前商定的底价是18万,没想到现场竞拍激烈,成交价远超拍前预期,128.8万元的价格也创造了艺术家作品的市场记录。

“我在征集作品时并没有允诺家属会拿这件作品作专场图录的封面,在综合艺术家风格、作品的时代个性、构图因素之后,决定就用这件。”从挖掘艺术家,到和家属商议,再到最终拍品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并被纳入机构收藏,李艳锋说,“现在想想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驼牧》不仅是孙宗慰少数民族题材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这次成功的试水也吹响了艺术家作品在二级市场启动的号角。


庞薰琹《百花齐放》布面油画 55×45cm 1978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2300万元


同十几年前相比,如今二十世纪早期名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已经有了可观的提升,以今年春拍为例,庞薰琹《百花齐放》以2300万元成交,创下了艺术家二级市场上作品的新纪录,刘海粟《福州鼓山》以3335万元成交,位列艺术家作品市场第三高。


刘海粟《福州鼓山》布面油画 76×100cm 1982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3335万元


庞薰琹不仅是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而刘海粟同样除去艺术家的标签,也是美术教育家,两人的多元身份也大致代表了这一板块中不少艺术家的特点:美术史地位煊赫,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作品多被美术馆收藏,可流通数量极少。但这些艺术家中的大多数,其作品的市场价值认定至今仍然没有到达与其艺术史地位匹配的价格。

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2

从征集到收藏,都不容易

 

谈及这一板块与当代艺术的差异,李艳锋打了个生动的比喻:“从收藏角度讲,二十世纪板块几乎等同于书画领域的古代书画,它处于学术的制高点,参与的门槛较高,对拍卖公司和藏家专业要求都比较高。二十世纪艺术作品对于拍卖公司和藏家有着同等的重要性。”


颜文樑 《百合花》纸板油画 42.8×27cm 1963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253万元


这些二十世纪名家的作品都属于极其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于拍卖公司的征集要求很高。作品数量的稀少决定了每一季的征集都困难重重。但同时李艳锋也认为,“如果一旦征集到名家重作,市场一定会回应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价格。”

李艳锋以庞薰琹的作品为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庞薰琹美术馆等公立机构收藏,基本这部分作品已再无市场流通的可能,这导致其作品在二级市场上非常稀缺。”这样的情况在另一位艺术大家刘海粟身上也同样如此,作为上海美专的创始人,刘海粟的学术地位非常高,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座高山。他的作品也大多收藏于刘海粟美术馆以及中国美术馆等公藏机构,只有零星作品在市场上流通。


庞薰琹《文峰塔》布面 油画80×80cm 1979  中国嘉德2018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782.5万元


每当有艺术家作品价格创下新高时,拍卖行都会为艺术家感到欣喜,但落槌之后,便要开始为下一季做准备了。“征集很不容易,这场庞薰琹的作品破了市场纪录,但下一张去哪儿找我并不确定,这是很现实的情况。”


胡善馀 《穿绿毛衣的少女》布面 油画 73×54cm 1954  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012万元


李艳锋眼中,二十世纪艺术的市场行情同当代板块很不一样。“不像当代艺术板块持续性强,比如这场某件作品拍了两千多万,秋拍可能这个艺术家作品就不会再出现,但可能两年后又出来一张,那价格就有可能是三、四千万,中间会有不确定的间隔期。”

艺术市场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看,即使间隔的周期很长,但之前高成交的影响力并不会消失。相反,学术的力量一直在发酵,藏家对于美术史的阅读,美术馆展览的影响,这种传播力的持续加码,会让之后释出市场的作品获得更高的善价。


吴冠中 《故宫白皮松》布面 油画 72.5×54cm 1975  中国嘉德2018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2875万元


吴冠中 《黄山竹林》布面 油画 61×46 cm 1973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3220万元


“再出来一张好的刘海粟作品,那价格还会更贵”,李艳锋认为,“每一次传播都在不断地为之后露面的作品的市场加码,成功拍卖发酵的影响力是持续的。”


丁衍庸 《橘色仕女》布面油画 91×60.5cm 1969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609.5万元


这些年随着藏家认知的提高,相关机构学术研究的深入,诸如庞薰琹、吴大羽、刘海粟,李超士、苏天赐,丁衍庸、吴作人等等这些二十世纪艺术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市场对其作品的价值认定在不断地达成共识。


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布面 油画 119×176 cm 1977  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8050万元


2003年,中国嘉德10周年之际,一件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以352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收藏。等嘉德团队再次将这件作品带入拍场已是十年之后:2013年,这件作品以8050万元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布面油画136.5×98cm 1939  中国嘉德2011秋拍  成交价 5750万元 


“就像徐悲鸿,大家都知道艺术家非常重要,一个藏家如果能拥有一张徐悲鸿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由于其作品的稀缺,使很多希望参与收藏的人求而不得,几次尝试未果后,慢慢就会让一些原本有意收藏的人知难而退。”李艳锋说,“像这样的名家巨制,对于拍卖行的征集同样充满挑战。”

3

藏家不计回报,为情怀买单


中国嘉德是国内最早开拓并向市场推介二十世纪艺术板块的拍卖行,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孙宗慰、关良、颜文樑等艺术家,近年来随着市场推广和藏家认知的提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市场已被重新建立,作为亲历亲为参与其中的人,李艳锋从最早第一场开始,到如今多年推广下来,对藏家群体的变化,他感受很深。


苏天赐 《苏南初春》布面 油画 80×64cm 1980年代  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805万元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收藏二十世纪艺术不见得比当代艺术收益高,究竟藏家是出于何种原因去收藏这些作品呢?采访中李艳锋多次提到两个字:情怀。


潘玉良 《瓶中菊》布面 油画 32×41 cm 1940年代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724.5万元


“因为作品的稀缺性,收藏家要对美术史和某个艺术家个案充分研究和了解,所以收藏门槛也非常高。这些藏家都是对二十世纪美术有情怀的,有很强历史情结的藏家”,李艳锋补充道,“这些信念都会支撑他们坚持不懈地,不放弃任何机会去收藏这些我们口中所说的二十世纪艺术作品。”


林风眠《红衣仕女》纸本彩墨 69 × 69 cm 1989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943万元


在二十世纪板块中,藏家对于艺术家的地域性并不看重,更多地还是将作品放在整个艺术史里去评估。“像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艺术家,更多地还是根据其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力,来判断其学术和市场价值。”


李超士 《西瓜》纸本 色粉 81×61.5cm 1964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448.5万元


除了情怀,从藏家年龄层来讲,当前参与二十世纪艺术收藏的主力是50、60和70后藏家。李艳锋将他们形容为多年来一直伴随板块同步成长起来的一批藏家。


丘堤 《幽色在野》 油画 49×39cm 30年代初   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534.75万元

“新晋的80、90后藏家一进入面对的就是生态活络的当代艺术板块,而50后到70后的藏家群体,他们几乎是跟二十世纪板块从起步到认知、一路走来参与建构的。”但如今对年轻藏家来讲,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妨慢慢地从一两个艺术家个案先买起来,当然也有可能始终无法找到共鸣,收藏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


朱沅芷 《马上舞旋》 布面油画  120×100cm 1939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2668万元


参与二十世纪艺术收藏的是一群段位非常高的资深藏家。他们往往能够为了志在必得的作品一掷千金,而得到心仪作品后变不再释出市场,这让原本就“告急”的拍品征集又难上加难。


吴大羽 《黄色谱韵》布面 油画裱于木板 54.5×39.5cm 1980年代  中国嘉德2018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288万元


“大部分很难再出来了,二十世纪作品属于市场稀缺资源,尤其是对一些藏家而言,这件作品还在他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这样的作品可能只此一件,尤其在经历了战乱、社会运动。作品的唯一性、稀缺性,加之藏家惜售的情感因素,都让很多重要的二十世纪名家作品几无再次释出的可能。

4

学术是市场的根基

十二年的坚持,这一板块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藏家对于二十世纪艺术的学术线索有了清晰的认知。“原来都是零星模糊的,通过这么多年嘉德系统性的专场梳理,对于藏家认知,市场环境改变很大。”


颜文樑 《南湖旭日》纤维板 油画 42×71.5cm 1964  中国嘉德2020秋拍  成交价 2783万元  


2010年嘉德单独为二十世纪艺术辟出专场,目的就是希望藏家能够形成更为清晰的收藏坐标,对于每件拍品、每个艺术家都能找到清晰的美术史的坐标,让藏家的收藏体系无论横向、纵向都清晰明了,对于藏家收藏当代艺术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让藏家知道自己的收藏在二十世纪及当代美术史里处于哪个节点,这是嘉德对于市场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收藏有脉络”。李艳锋认为如何让藏家的收藏有的放矢很重要。


吴大羽 《谱韵-63》布面油画 53.7×37.3cm 1980年代  中国嘉德2015秋拍  成交价 1150万元 


“包括势象空间对于吴大羽艺术的学术梳理,展览、研讨和出版工作,加上前期艺术家作品在嘉德建立的市场基础,吴大羽作品的市场价格在2015年嘉德春拍首次突破了千万元大关。”李艳锋口中这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吴大羽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谱韵-63》。李艳锋将这一过程称为“市场反哺学术”。


关紫兰 《一九二九年的西湖》 布面油画 43×56cm 1929  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78.25万元


整体来看,二十世纪艺术板块缺乏一级市场的参与,专门推广的画廊机构非常少。拍卖公司因此承担了大量原本该由一级市场承担的责任。

除了前面提到的吴大羽,关良的作品也是经过学术梳理,市场推广后,价格逐步得到认定的艺术家案例。相比市场耳熟能详的水墨戏剧题材,关良油画的市场流通量相对很少。“他对后来的艺术家影响深远,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仍然没有到达应有的位置。之前北京画院办过一个关良的展览”,李艳锋认为这样的展览对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梳理、市场推动作用很大。“因为有一些功能是二级市场的拍卖不具备的。”


关良 《石门》布面油画 135.5×134cm 1980  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2300万元


对艺术家学术研究的不到位,板块整体生态的不健全,都直接影响了艺术家作品的市场表现。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却被忽略了:细心的藏家会发现,在二十世纪图录的拍品说明中,拍品来源后面很多时候写着:“得自艺术家家属”几个字。

但艺术家后人与拍卖行一拍即合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更多时候,征集拍品时拍卖行需要同家属反复沟通,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年。


5

因为专业,所以信任

市场由于认知的滞后而导致价格“不到位”,但对于艺术家的后人,价格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二十世纪板块中,大部分艺术家已经离世”,李艳锋说,“家属出于各种情况不愿配合拍卖行进行市场推广的情况很常见。”


常书鸿 《静物.鸡》布面油画  85.5×105.3cm 1942  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632.5万元


李艳锋在征集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属对先人的作品、艺术成就以及品性修养有强烈的敬仰情怀。

“我家父这么重要的艺术家,作品怎么会这么便宜?”这时便需要拍卖行对家属进行相关的市场引导和介绍。市场起步需要时间,但总要先有一个开始,不可能突然间作品的价格马上到达千万级。“要让他们了解市场,让家属的主观认知与市场规律一步步达成共识,这中间的过程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如果没有迈出第一步,永远是不积跬步,难以至千里。同事们会在征集的过程中让家属明白:市场不是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要尊重市场规律的。


方君璧 《禅者初心》布面油画 129.5×96.5cm 1961  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678.5万元

李艳锋说很多时候跟价格没有关系,而是难过情感这道关。觉得艺术家留给子女的作品是一笔情感财富,不该被放到市场。强烈的情感因素给拍卖行征集作品造成了一些困难。一件作品的上拍,背后可能和艺术家家属谈了很久。“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家属的思想慢慢也会发生转变。”


李瑞年 《朱顶红》布面油画 68×61cm 1959  中国2016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276万元


由于家世原因,这些艺术大家的后辈相互间也常有往来,慢慢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嘉德每到拍卖季会寄送相关图录,邀请他们来预展现场感受拍卖氛围。“他们可能之前会对拍卖有一些误解,觉得就是卖画。当然我们不否认拍卖是一种商业行为,但要让家属明白商业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市场对其艺术的认知。”李艳锋认为二者并不矛盾。


许幸之《海港之晨》木板油画 44×61.5cm 1962  中国嘉德2020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488.75万元


透过前期的宣传推介和预展的精心布展,艺术家家属发现拍卖行对艺术品的态度是恭敬有加的。“他们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对市场的成见就会打开,这些都需要慢慢来,都是一步步开垦出来的。”李艳锋说,赢得信任的前提是家属看到了嘉德的专业和认真。


倪贻德 《暗香》布面油画 45.5×44cm 1960年代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575万元


除了一部分重要稀缺的美术史力作之外,而很多时候,二十世纪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只有几十万,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对于拍卖公司的投入产出比并不是很高。“但我们觉得这些推动工作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代表的是一个拍卖公司的学术高度和社会责任。”


萧淑芳 《北京冬季的什刹海》木板油画 53.5×40cm 1954  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414万元


经过十余年的铺垫和发展,二十世纪艺术当下整体的学术研究、市场活跃度已今非昔比。虽然作品征集的困难不小,但李艳锋认为板块整体的市场认知是持续进步的:“好作品不会因为研究的暂时不到位就弱化其艺术史重要性,价格只是时间问题。艺术家历史地位高作品好,至于价格,不妨交给时间。”


李铁夫 《遥望瀑布》布面油画 76×64cm 1930年代  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782万元


“反过来讲,谁越早发现作品的价值,越早建立起价值判断,市场给予的回报也会越高。”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