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典集团,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来源:新浪收藏
纵观文物收藏史我们不难发现,同时兼具真实、稀缺、特殊三种属性的艺术品,无论何时何 地,总是最受世人青睐。此次在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夜场中现身的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手卷便是这样一件作品,一件历史价值远高于本身艺术 价值的作品,这是因为戴震名篇——《序剑》的原作即在其中,此类情形在书画作品中并不多见,故就此作品浅析如下:
北京保利拍卖2022年春拍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Lot 826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水墨纸本 1753年作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题签)
《检书看剑图》中的上款人名方琮,字友璜。其供奉于内廷,人生颇为顺意,常以杜甫诗中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之句以喻己志,遂请宫廷画师张宗苍、丁观鹏二人合绘《检书 看剑图》诗意图,并请汪由敦、蒋溥、董邦达、钱维城、戴震、沈潜德等当世名家好友三十 余人作跋。方琮与戴震为表兄弟,便宜之时,方琮出示此图请戴震品评,戴震并没有趋同于 传统的诗文唱和,而是通过阐述对“书”和“剑”的独到见解,进而写就了《序剑》这一传 世名篇。文中戴震先言读书之法,再论剑之寓意,最后谈及蓄德做人之道。其间考据精深、 论断高远为方琮所折服,并求以此论为跋作书,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之此件戴氏仅存墨迹。
戴震(1724年-1777年)
戴震一生学业成就,非只言片语所能概论。但之所以能引领生前身后众多知名学者、文坛泰 斗与国学大师,能够在百年,甚至二百年后,为之著书立说、弘扬不辍,除了戴震在哲学、 史学、经学、考据、天文、算学等不同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外,更重要的是其治学的方法与思 想,皆极具实用性与先进性。引用当代史学家葛兆光先生所言:至道光、咸丰年间,顾炎武 仍是当时学界首屈一指的领袖与标杆,所谓“汉学开山”“国初儒宗”。但是,在 1923 年 之后,戴震逐渐成为清代学术与思想的新典范,由于沟通了考据与思想两端,而有了“启蒙” 意义,因此更具有学术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性。
胡适与梁启超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科玄论战”正如火如荼,梁启超与胡适,这两个现代中国最重要的 学者,一边在中国哲学史领域内较长论短,一边提出对“戴震”的新研究和新解释,分别从 不同角度对戴震的理念进行宣扬与解读,其分量不言自明。
《检书看剑图》中戴震所书墨迹“序剑”作为鉴藏艺术品至为重要,原因首先在于戴震作品的稀缺性。
尽管戴震思想深邃、博学精研,世人却存有一大遗憾,即我们几乎从未见过 戴震有完整的书法墨迹传世,不仅是海内外艺术品市场所未见,在全国范围内的公私馆藏也是如此。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徐邦达、谢稚柳、启功专家等组成的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查全国范围的文博单位,十年之中过目数十万件馆藏书画,只记录过一幅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的戴氏作品:该作为篆书对联,本款却由程瑶田代书。从杨仁凯先生对此幅的鉴定笔记中不难看出:即使博闻如此的鉴定组,对戴震书法面貌,仍是用“据说”表述。由此,戴震作品 的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戴震跋)
第二是《序剑》篇的原创性。
对于没有传世标准参照的作品而言,其传承与旁证则成为重 要的鉴定依据。通过《检书看剑图》卷尾同期著名诗人博明的题跋可知,他于乾隆五十 一年(1786)在安河为官(今中央党校东门附近)时,从方琮之子方运昌处见到此物,十分 感慨,遂建议其重新装裱并珍庋之,并为其做跋题签。后由清宗室宝熙、日本鉴藏家长尾甲 先后递藏;除戴震外,另有汪由敦、董邦达、钱维城、蒋溥、沈潜德等三十四位名家均 为此卷题跋、题签。上述各家皆有诸多标准作品存世,大量资料对比之下更清晰可考。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董邦达跋)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蒋溥跋)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钱维城跋)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博明跋)
《序剑》一文早在清代即著录于《戴东原集》十一卷之列,书中清晰描述了戴震为方琮《检 书看剑图》作跋时的人物、内容、场景,所记与本幅完全吻合)后续作跋者如沈潜德、 博明等人在手卷题跋中谈及戴震前文所录“剑有九德之说”,亦可佐证同时期的题跋者见过 此文)戴震一文,书写自然流畅、个性独具、意气风发,据考其应为 32 岁至 33 岁所书。 故此可知,戴震此书为其名作《序剑》篇出处之母本书法。
《戴东原集》卷第十一 序剑篇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名作的价值。
《序剑》为戴震传世名篇,经清代、民国至新 中国三个阶段,翻刻众多,声名远播。不仅与戴震相关的书籍大都将此名篇收录其中,而且 《序剑》中的“论书名句”与“剑有九德”之说被广为传颂,其中名句更被收入《汉语辞典》 作为文学代表传世。“君之于书,惧其不博也。既博矣,惧其不审也。既博且审矣,惧其不闻道也。”讲的是看书的目的和方法,首先要广博,然后理解要精审和思考,才能总结出规律和方法理解圣人们的心志。“对剑有九德”的理解,引蔡锦芳教授的研究:戴震在《序剑》篇中的格剑,是通过分析剑的每一个部位从而发掘出了剑身上的九种美德, 完成了他对剑的格物明理, 也印证了他自己所说的“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的明理路径。可以说是对戴震所阐发的“理”和“理义”学说的最好注脚。
戴震《考工记图》
也许正是早年确立的这种治学思想,才引领了东原先生恢弘传奇的一生,其被后人冠以“清 代第一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等等,关于这些评价,我们无法一一论证,但对于 《序剑》一文中可以阐述的治学方法与思想,必定会被后人不断地发展与弘扬,这往往就是名篇的价值所在。对于收藏而言,名篇名作绝不等同于寻常信件、题跋,包括作品,也不应 以同一价值体系去衡量。恰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稿的历史价值,是不能与其书法作品 等量齐观的。故而作为戴震代表性著述的初始孤品墨迹、作为其书法的标准样本,《序剑》 的意义非同凡响。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检书看剑图》戴震等三十仕宦题跋 手卷 局部
我们有时习惯站在传统收藏的角度去看待文物的价值,这并不利于发现及挖掘《序剑》篇这 类藏品的历史价值。《检书看剑图》从鉴藏角度讲是一件几近完美的书画作品,只是岁月的 流转和时光的沉淀仿佛令作品中主人与宾客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在 270 余年后,待人们再次 欣赏《检书看剑图》时,看到的却是《序剑》篇的星光璀璨和异军突起,其左邻右舍的诸多 题跋犹如众星捧月,而本就珍贵难得的名家画作也彷佛成为《序剑》名篇的映衬与佐证。
从古至今,宝剑一直作为君子气节、美德的符号和隐喻。戴震《序剑》篇作为《检书看剑图》上最流光溢彩的一笔,自诞生至今已近三个世纪,百余年传承于清代世家,百余年漂泊于东瀛,如今终于再度回归故土,分外难得。《序剑》短短的500余字,把读书与思考,思考与总结,佩剑与品德,品德与学识,学识与闻道这些相辅相承的关系,引用诗经“左之右之”的典故,以及《易经》所说无论以剑类书,以书论剑,贵在孜孜不倦的道理,阐释得清晰入理,层层推进,令人感受 《序剑》篇的精妙奥义和发人深省的意味。而结合戴震在文字、音韵、训诂、考证等不同领域的辉煌成就不难想象,《序剑》篇尚未被发掘的文献资料与研究价值绝不仅限于此。
安徽省黄山市 戴震纪念馆与戴震公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