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典集团,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来源:新浪收藏
对于艺术而言,媒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在评价媒介与艺术的关系时明确指出,艺术的本质依赖于它所传达的媒介手段的“客观实在的本质”能力,英国分析美学家莫里斯·韦兹(Morris Weitz)在他的著作《美学问题》中也提出的艺术所具备的“开放性结构”的问题,将新艺术的发展动因与技术手段的更新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展览现场 《挑战》 (The Challenge),尤里·安卡拉尼
而在当代艺术的领域里,影像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无疑是在媒体革命浪潮的影响下,艺术创作媒介向具有“开放性结构”的自由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像艺术的源起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电视开始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并迅速占领了整个图像时代时,艺术中的反商业电视的浪潮也随之兴起,很多艺术家也开始尝试采用Video的形式创作作品,如被称之为“录像艺术之父”的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曾经说过:“电视在进攻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现在我开始反击。”
展览现场 陶辉《德黑兰的黄昏》2014
从彼时算起,影像艺术发展至今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期间经历了第三次影像革命的到来,DV(Digital Video数码影像)和HDV(High Digital Video高清数码影像)的普及带给影像艺术更广阔的制作空间,到如今诸多小视频app上无限自由的自我影像展示等,影像艺术的意义似乎也在大众化的“元宇宙”浪潮中变得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LOVELOVELOVE爱的艺术流动影像双年展-前言墙
而不久之前在北京未来世代美术馆U2开幕的、与日内瓦流动影像双年展合作的首个双年展项目“LOVELOVELOVE爱的艺术流动影像双年展”,也在2022年的夏天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影像艺术的新的认知与思考角度。
LOVELOVELOVE爱的艺术流动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纯粹出于巧合,这次双年展主题——“Love”的时间轴线完全与影像艺术的发轫期重叠在了一起:以1967年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为灵感,这场从美国旧金山发起的运动,逐渐席卷全球,成为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展览也借用了这场运动的核心宗旨作为立意——崇尚“爱”与“和平”,用音乐、艺术、文学领域的创作实践为日益尖锐的冲突、暴力和战争提供答案,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无穷力量,传播爱的信念。
展览现场《修复变量,排除意外,消除不纯,解开纠结,发现未知》 帕森·布鲁瑟 & 玛吉特·卢卡斯 影像装置,2021
这次展览的主题共被划分为“自然”、“自我”、“自由”、“时间”四大章节,展陈布置效果非常考究,包括色彩搭配、屏幕尺寸的变化和不同形制的座椅安排等等,可以明显看出展览更偏向于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并希望“从半世纪前的年轻群体身上汲取能量,带领我们年轻的观众继续’发现爱、唤醒爱、探索爱’”。
展览现场《朦胧的巴洛克》 (Obscuro Barroco),埃万杰利亚·克拉尼奥提 单频影像,2016
但对于在网络化的小视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除了“在这个时代去探讨爱是艰难的”问题之外,在日常环境中随处可见的炫目影像和作为艺术的影像之间的视觉模糊感,自己用手机剪辑的小视频和影像艺术的创作逻辑间的区别等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展览现场《终点 》(Destination),娜布其,装置,2018
非线性的审美体验
法国的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对于影像艺术曾有这样的论述:“影像价值的突破在于直接截获时间,而不是剧情。影像获得时间本身、时间的情感和道德。叙事在对时间的极端尊重中被消解、革命或者实验。影像或者彻底拒绝时间,它们只拥有时长而不是时间,它们是影像、时间和运动之外的影像,一种视觉说明书。”
而这段话也明确表述除了影像艺术与小视频等网络流行的视频方式间的区别。因为影像艺术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即它打破了传统电视、电影的线性叙事模式,而以超链接的媒体整合方式——非线性编辑的各种拼贴手法,及录像装置的立体拼贴和互动艺术对观者经验的开放,最后落实成多媒体艺术的链接方式——为观者提供了非线性的审美体验。
展览现场 《从前有个Who》,藤原西芒
藤原西芒《从前有个Who?》2021,定格动画装置,4min48s
如藤原西芒的作品《从前有个Who?》,即是一个用虚拟形象进行非线性表达的典范。“是谁熊”是藤原西芒在2020年疫情封城期间创造的一个卡通人物,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达达式回应。他形容这个世界“是一部卡通”,越来越“荒诞、极端和幼稚”。“是谁熊”似乎没有身份,它作为一个熊的形象在图像的世界里一直寻找着自己。因此,“谁(Who)”既是主体又是符号,既是标记又是存在,质疑着当代文化中我们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对身份的表演式建构。
展览现场《仿佛》爱德华多·威廉姆斯与马里亚诺·布拉特 2018 Eduardo Williams with Mariano Blatt Parsi
爱德华多·威廉姆斯与马里亚诺·布拉特(Eduardo Williams with Mariano Blatt)《仿佛》2018,单频彩色有声影像,20min
在爱德华多·威廉姆斯与马里亚诺·布拉特(Eduardo Williams with Mariano Blatt)的作品《仿佛》中,影像与文字在叠加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意关系。从马里亚诺·布拉特终身写作的渐进诗《不(No es)》出发,爱德华多·威廉姆斯邀请阿根廷当地的青少年用360度相机记录了他们在步行、摩托车骑行以及滑板途中看见的城市风景。这些日常的影像片段与诗句叠合在一起,图像与文字相互呼应、碰撞,为现实生活赋予了一层朦胧而浪漫的距离感。
展览现场 胡为一 《窗外无窗》 2019 影像装置 174x115x25cm
胡唯一《窗外无窗》2019,影像装置,174x15x25cm
胡唯一的《窗外无窗》则让城市中单调的局部风景,成为非线性叙事的投影——“这是一座奇异的城市,所有窗户均被楼房外立面所覆盖,每栋大楼都似一座灰色墓碑,在阴郁的天空下显得密不透风。窗户上垂下的半透明纱质窗帘,轻盈得可以让人忘却风的缺失。窗外的城市时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某些窗户倔强地从严密的楼房砖墙里生长出来,随即向外扩张、繁殖。这时窗帘会在电机的驱动下前往这些区域并迅速遮蔽这些‘不速之客’,于是窗户就像照不到阳光的植物般渐渐衰退,城市景象再次回归到高度统一的真空状态下。”
展览现场 《半影》 (Penumbra) 汉娜·布莱克 & 朱莉安娜·赫克斯特布尔 & And or Forever 工作室
汉娜·布莱克&朱莉安娜·赫克斯特布尔&And or Forever工作室 (Hannah Black & Juliana Huxtable & And or forever)《半影》,2021,单频彩色有声影像,33min
汉娜·布莱克&朱莉安娜·赫克斯特布尔&And or Forever工作室 (Hannah Black & Juliana Huxtable & And or forever)的作品《半影》,则用动物的形象对人类社会的规则进行了反转与隐喻:这是一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庭审现场,一只代表所有动物的虚构形象正因“使人厌恶”和 “谋杀一切”而受到审判。这部作品最初以现场表演的形式于2019年在纽约表演空间上演,而后由纽约创意工作室And Or Forever进行改编,通过电脑制图技术将这场审判置入一个更为超现实的场景之中。动画版的布莱克(作为控方)和赫克斯特布尔(作为辩方)进行了激烈的论辩,反思了动物和人类、自然和第二自然、延续和断裂等议题,在存在和法律之间游走,呈现了一场宛若梦境的对抗过程。
多元化的思考维度
学者刘擎曾谈到“成人稚童化”的问题,也指出今日短视频等娱乐方式能够带给人即时的快乐,却无法带来长期的深入思考。而影像艺术却一直保持着拒绝被大众消费的态度,试图摆脱现实逻辑的束缚,为观看者提出假设,以探试式的角度,建立一种提出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抽象的影像画面与连续或断裂的结构安排,以及色彩、光照和形式的造型营造出诗意的视觉体验。
特别展映单元
同时,影像艺术从诞生之初就与观念艺术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很多艺术家通过影像的方式,对时间问题的探索和空间理论的反思,完全地超越了电视和短视频等流行媒介的语言经验,同时也为艺术的创新与自由提供了更多元的思考维度。
展览现场《大教堂永无止境的工厂》 (L’infinita Fabbrica Del DUOMO) 马西莫·达诺菲 & 玛蒂娜·帕伦蒂 影像,2015_
马西莫·达诺菲 & 玛蒂娜·帕伦蒂《大教堂永无止境的工厂》 (L’infinita Fabbrica Del DUOMO) 影像,2015_
如马西莫·达诺菲与玛蒂娜·帕伦蒂 Massimo D’anolfi & Martina Parenti的作品《大教堂永无止境的工厂》,就以专注的视角扩充了影像艺术对于历史的思考维度。影片围绕着米兰大教堂正在进行的保护和修复故事展开——修复米兰大教堂的工人协会具有600年的历史。在过往的六个世纪当中,他们一直以修复教堂中的雕像为终身使命,以求获得永生——探索无限的概念和时间给人带来的眩晕感。这部影片是艺术家组合最新作品《螺纹》中的一章,该作品探讨了科学、艺术、信仰和情感领域里存在的不朽事物。这部作品如一部视觉交响乐一样追溯了四个有关永恒的故事:日本的不死水母、伯尔尼的乐器制造者、美国印第安人的经历和米兰大教堂无止尽的修复过程。
宋琨《鲛人泣珠》2021,3D动画音乐录像作品,4min48
宋琨的《鲛人泣珠》,将东方神话的思想变体拓展到影像艺术的语言结构之内。在这部音乐动画MV中,艺术家变身女性鲛人,与东方赛博歌姬进行对唱,塑造出充满灵性之美的未来女性形象,表达着女性身体中蕴含的个人情感和生命经验。
展览现场《鲛人泣珠》(Tears of Sea-maid),宋琨_
宋琨说:“‘泛灵净界’一方面来自‘万物有灵’的传统说法;另一方面来自佛教关于‘东方琉璃净土’的描述——‘人所想象不到的、自性发光的净土世界’。这个世界如今产生了何种变体?而人的灵与肉身在传统自然、网络媒体信息、工业及科技混杂的当代社会生活中又如何演变?我感兴趣的是人的肉身,有机体和机器化秩序的混合体验。借用'鲛人泣珠'的古老想象,我试图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重新演绎这个概念,并邀请音乐人、舞者和模特朋友们一起合作了这件作品。我们的感知、想象力和情绪如何能够真实自由地表达?而混合身份在面对现实时又该如何突破狭隘的定义?”
而用虚构的空间或形象等,去探讨与现实和人类精神相关的深度命题的方式,也是影像艺术区别于潮流化的短视频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览现场《赞美虚无》鲍里斯·米蒂奇 2017
鲍里斯·米蒂奇(Boris Mitić)《赞美虚无》,2017,单频影像,78min
如鲍里斯·米蒂奇(Boris Mitić)的作品《赞美虚无》,就将情感中的虚无体验,转化成一段看似具象的影像叙事。在这部作品中,“虚无”被拟人为一个虚构角色,讲述着对世界的思索,表达着对现实的讽刺。他厌倦了被人误解,于是离家出走以盼与我们交流,带我们游览世界各地的日常风物,见证成为永恒的平凡瞬间。该电影由62位摄影师在70个国家历时8年拍摄而成,由卡巴莱大师帕斯卡尔·科梅拉德和老虎莉莉丝组合配乐,并由朋克教父伊基·波普配以旁白。
展览现场 《 餐厅》 (The Restaurant) 第二季第二集
威尔·本尼迪克特和斯特芬 ·约尔根森 (Will Benedict & Steffen Jørgensen)的《餐厅》2021,影像装置,40min
如威尔·本尼迪克特和斯特芬 ·约尔根森 (Will Benedict & Steffen Jørgensen)的作品《餐厅》,以一座由无数餐厅组成的摩天大楼为背景,成千上万不同物种的厨师在其中创造着独特的美食。在第二季中出现的“什么咖啡馆”,它既是一家餐厅,也是一间审讯室。店主在顾客点餐前对他们进行审讯,并根据顾客的回应确认当日的菜品和用餐细节。与此同时,附近的丛林里正在录制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耳朵脸”和“蓝鸡”正与苍蝇、公鸡、青蛙等不同物种的嘉宾讨论着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和脂肪的起源等问题。
展览现场《除了世界以外的一切》DIS小组2021
DIS小组《除了世界以外的一切》2021,单频影像,31min
DIS的《除了世界以外的一切》则是以“虚构纪实”电影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对于“世界末日”的痴迷。影片以智人的历史为主题,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进行了一次关于自然历史节目的试验。与大多数探讨系统性知识的节目不同,这部影像将不同的元素联系起来,在跨越千年的历史范畴内寻找事物之间的隐秘关联,追溯了人类进步的历史进程。影片将这些“进步”的遗迹如生产线上的产品般打包输送,从农业革命一直讲述到亚马逊分销中心的出现。叙述者是一位播音员,他用一种好像人类已经灭绝了的口吻讲述了这个故事,细数着人类犯过的种种错误。
展览现场 《鱼机,心钟》
除了上述的作品之外,在“LOVELOVELOVE爱的艺术流动影像双年展”的展览现场,还有呈现了更多精彩的影像艺术作品。而对于流动的影像艺术来说,最好的观看方式其实还是在现场,曾经你印象中抽象且费解的影像艺术,只有在沉浸式的现场光影与音响的交错中,才会变成一个温暖且亲切的真实存在。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