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宫廷“福禄”瓶

demo2.jpg

矗立于此的,
是清代雍正年间宫廷用器,
名为瓷胎描金画珐琅葫芦瓶。
瓶高32厘米,
造形明快庄重,整体包浆莹润,
岁月痕迹明显,足墙内外釉根部位,
陈年污垢自然,古老毋庸置疑。


知名专家视频讲解

2021年12月

资深古玩鉴赏专家廖文伟

莅临东方金典集团

对雍正宫廷“福禄”瓶

进行了深度的鉴赏讲解

与广大艺术爱好者共赏稀世藏品

demo2.jpg

(请您移步至东方金典集团公众号观看视频)

讲解专家:廖文伟

专家介绍:

●东方金典古董鉴定专家顾问

●原省电视台“艺术玩家”古玩顾问

●收藏沙龙“玩家雅集”经理

●省收藏协会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收藏快报》、《东方收藏》省外特聘鉴定专家。

廖文伟老师编著出版有《古玩》、《收藏之旅》、《打捞岁月》古玩丛谈之一、《打捞岁月》古玩丛谈之二以及《古董拍卖集成·精品点评》十集等;在《收藏》、《中国收藏》、《收藏界》、《文物天地》等艺术品收藏、鉴赏类期刊发表100余篇古玩鉴赏文章,多次应邀前往市外、省外作收藏鉴赏讲座。



尊贵身份 名家鉴赏

一、馆长观鉴

湖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建毛,是享受国家津贴的专业人士。在李馆长认真地观鉴此瓶后,对瓶主人说:“是件大价钱的好东西,要好好爱护。”


二、黄金检测

demo2.jpg

▲评估中心检测报告

经“岳州人民金行”老板钟敬良目测、“湖南国际矿物宝石检测评估中心”检测,结论是“含金量90%”和“瓶子表面镶嵌金丝含金86·33%”,一致断定,所有轮廓线为真金描绘。

但由于黄金昂贵,描金工艺复杂,即使宫廷用器,亦仅仅用作小件的局部装点,大器整件描金的,极其罕见。


三、专家鉴赏

瓶主人曾带葫芦瓶拜访湖南资深古玩鉴赏专家廖文伟。廖文伟说,雍正瓷胎画珐琅凡用金线描画的地方,一律使用真金,葫芦瓶纹饰轮廓线是否全部使用真金,是断定葫芦瓶是否雍正年宫廷用器的重要依据。


据以上推断,葫芦瓶不单是“大清雍正年制”,且为宫廷造办处制,宫廷用器的尊贵身份不言自明了。



整体欣赏 典雅古朴


demo2.jpg

葫芦瓶珐琅彩绘缠枝花卉,着松石绿,着轻黄,着淡蓝,着藕荷等八九种颜色。口沿下以及束腰和足墙外,皆饰有回雷纹、蕉叶纹,色彩典雅,气韵古朴。瓶内与瓶底着松石绿色,底部松石绿开窗处白色釉下书大清雍正年制款,青花色,淡雅宜人。



寓意解析 福寿绵长


雍正年间,宫廷瓷胎画珐琅多数为小器,为什么偏偏制造偌大个描金葫芦瓶?


原来,葫芦谐音“福禄”。葫芦瓶造型成金字塔状,与“寿”字字形相仿,亦为金字塔状,中国民俗文化中,寓意“福禄寿”,是象征大吉祥的吉祥物。而且,雍正年间官窑瓷胎描金画珐琅葫芦瓶遍体绘缠枝花卉,枝蔓缠绵,而葫芦多子,通读即为“福寿绵长,多子多孙”。区区一只葫芦瓶,大吉大利的吉祥物,自然成为宫廷重器。


细节品鉴 确真无疑


支持“葫芦瓶为大清雍正宫廷用器”

九大依据


蛋黄釉地

雍正年间,宫廷造办处首创蛋黄釉,其色调似鸡蛋黄色,被视为皇家专用色。葫芦瓶色地,使用的正是这种蛋黄釉。

demo2.jpg

桔皮纹

所有关于瓷器鉴赏的著作,都指出“雍正年制瓷的普遍特点是釉面有桔皮纹”。葫芦瓶迎光侧视,釉面桔皮纹显著。

demo2.jpg

色彩丰富

葫芦瓶绘缠枝花卉,应用了松石绿色、松黄色、浅蓝色、藕荷色、秋香色、软白色等近10种颜色,符合雍正年珐琅彩顏色丰富的时代特征。

demo2.jpg

填彩准确

葫芦瓶绘缠枝花卉,纹饰金线细腻柔媚,细如毫发。但填彩非常准确,这是雍正瓷胎画珐琅的重要特点之一。

demo2.jpg

严谨工细

葫芦瓶上缠枝花卉纹细腻精致柔媚,有迎风欲舞的意韵,正是雍正瓷胎画珐琅严谨工细的特点。

demo2.jpg

泥鳅背足

葫芦瓶足跟规整,为泥鳅背,符合雍正年瓷艺特点。

demo2.jpg

款字辨证

经检阅文物教材《中国陶瓷》等五六本陶瓷鉴赏专著,基本上都谈到了雍正年间款识的问题,综合认定──

雍正年制瓷,有“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的,且多见于颜色釉瓷”上,蛋黄釉葫芦瓶在颜色釉瓷之列。专家学者肯定,雍正年仿明代宣德青花,因此,“大清雍正年制”为青花款,稍见晕散。三行六字篆书款,则“早期字体柔弱,略草……青花色调也深浅不一。篆书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符合各家记载。

demo2.jpg

珐琅器为二次入窑烧造的器物,款字是青花料,是釉下彩,第一次入窑前,青花写好“大清雍正年制”,然后在款上罩上小方块白釉,再着松石绿彩开窗,尔后入窑。工艺流程多,着彩时稍有错落,完全有可能。

检索雍正年制瓷款字,大凡开窗罩色的“大清雍正年制”篆书青花款,真品或仿器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上下或左右不齐整的错格现象。


流入民间

清代宫廷喜好瓷胎画珐琅,因此烧制较多。郭葆昌在《瓷学概说》有这样的记载,说“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内廷珐琅瓷器,亦有流出”。可见,民间有少量瓷胎画珐琅传世,并非无稽之谈。


仿古瓷器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赵宏长期研究陶瓷仿古,其著作中介绍了一批清晚期仿前期、民国年间仿清代的瓷胎画珐琅器件,无一描金器物。现代唯利是图者中,更不会出现用这么多真金仿造古瓷的傻子。

demo2.jpg

以上九条,环环相扣,形成了有力的证据链。



编辑 | 张迟妞

摄影 | 温慧红

剪辑 | 李峰

审核 | 何丹丹、段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