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典集团,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来源:新浪收藏、北京九歌

北京九歌2021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17日—19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届时将有涵盖十一大专场,囊括当代、近现代、古代书画精品及欧洲古典油画、瓷器杂项、工艺美术品等千余件艺术精品集中亮相。北京九歌21年秋拍坚持精品路线,为藏友带来众多难得佳作。在此次拍卖会中,齐白石、徐悲鸿、董寿平、谢稚柳、范曾等大家之作云集,更有佛造像、瓷器、玉器、燕京八绝、油画等拍品异彩纷呈,期待广大藏友莅临赏鉴,共襄盛举。

  董寿平(1904-1997) 梅花

  1985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乙丑春仲,偶用金庄皮纸信手写此,不计工拙也。董寿平。

  钤印:董寿平,寿平书画

  规格:68×112cm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封面,五洲出版社,1999年3月

  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着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

  董寿平出身诗书世家,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书画。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他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神形兼备、气度豪放,显示出了他那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知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董寿平先生技法全面,修养深厚,不仅是书画艺术家,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美学家。

  董寿平、王雪涛合作 珠光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1。寿平。

  2。迟园晴窗雪涛画虫。

  钤印:寿平,寿平花甲后作,老雪

  规格:121×90cm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第50-51页,五洲出版社,1999年3月。

  董寿平(1904-1997)先生,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1904年2月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1922年求学于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后转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

  董寿平先生从1926年誓志以书画为生,至1997年逝世,在艺术生涯的70多年里,他一直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潜心于中国书画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中外人士誉为“人间国宝”、“书画巨匠”享有“董梅”、“董竹”、“寿平松”等雅誉。先生画风清新典雅,逸笔淡墨,流溢出清芬沁人的书卷气息。著名艺术家范曾曾撰文说:“只有那些血样丰富、内质卓绝的人物,才能当得起文人画之雅号。每每面对董寿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崔嵬的黄山、碧翠的修竹、清幽的慈兰和傲骨的寒梅,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在陶醉之中,我们分明悟到了文人画的真髓。”董寿平技法全面,修养深厚,他的画风苍劲古朴,清新典雅,继承了中国画技法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他的画笔墨活泼,出于天籁,以造化为主,从写生入手,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观此幅《葡萄》中的藤蔓,迂回曲折,而又苍劲有力,枝条繁中有简,简中有繁,娇艳欲滴的葡萄,晶莹剔透,每—笔都是那样沉稳扎实,没有丝毫的犹豫马虎。

  王雪涛先生(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毕业于保定高等师范图画手工科。1922年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后转国画科。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职。后又从王梦白学小写意花鸟。“七·七”事变后,毅然辞去教职,以鬻画课徒为生。解放后,聘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参与筹备北京中国画院,画院成立后任画师,院务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历任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花鸟画会会长。

  王雪涛先生从事小写意花鸟创作,取材广泛,近世称其“尚无来者”绝非过分之誉。所作翎毛、禽鸟灵动有致,这更多的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深切体验,因为笔下之形象总能以拟人化的手法而传情脉脉。论者常谓其作为“雅俗共赏”。他设色明快鲜亮、形象灵动秀丽,虽雅而非孤芳自赏,虽俗而绝非俏媚。他没有步其源远流长的离象得神、离形得似的传统,而是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或可谓似与不似间求似。这一点充分表明着他将本体的自我精神寄托于笔下形象而转达给观者,特别是他并非只偏重于自我表现,而是通过画面产生一种和众多观者共通共鸣的情思。不仅如此他还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此幅《葡萄》中,两只蜜蜂萦绕在葡萄中,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螽斯刻画细致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齐白石(1864-1957) 吉猴献寿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画。

  钤印:木人,雪红堂,戈父,萧平之

  诗塘:此白石山翁七十岁后之佳作,简妙传神,似不可增减一笔,殊难得也。癸巳炎夏观识于石头城中,戈父萧平。

  规格:34×45cm

  备注:

  1、萧平题诗堂。

  2、日本雪江堂旧藏。雪江堂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政府特许下,作为日本官方渠道购买大量齐白石作品,在日本巡回展览。其藏品均被世界公认为齐白石精品。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白石老一人生渴求长寿、幸福、吉祥等,所以“寿桃”、“一世平安”、“年年有余”、“菊酒延年”都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仙桃素来象征长寿,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曾经用玉盘盛着仙桃送给汉武帝,说这种桃子要三千年才能结一次果子,吃了能使人长生不老。因此在古代民间就常用桃子作为祝寿的礼物,亦有长寿之意,一直流传至今。通常所见齐白石画桃,以晚年为多,桃子或画于篮中,或画于树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就是——灵猴献寿。由于猴子极具灵性,又喜欢吃桃子,故猴和桃结下了不解之缘,亦因‘猴’与‘侯’的读音相近而有封侯进爵之意,显得题材更为吉祥。

  此幅佳作,齐白石用率真的手法,于桃树下一只灵猴手里捧起鲜艳无比、硕大水灵、香气馥郁的蟠桃,形象动作极富童真,意思更有趣味——“寿且贵”。斜穿画面一段桃树枝干提示出桃树,给画面带来生意,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巧妙的构图表现齐白石匠心独韵的意趣。属于他画寿桃作品中的精品。

  此画灵猴,桃子和枝干,没用骨法画出。白石老人信笔挥毫,写出一只稚拙可爱的灵猴,表情夸张,姿态生动,造型准确,恰好在“似与不似之间”。桃子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这是齐白石画桃的主要特点。唱“主角”的洋红,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涂上去而是画上去的,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重轻和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以色当墨”,以造型和笔墨为根基的设色。在作品中有力地衬托了桃子的丰实、给画面带来生意和形式美的,是桃叶和桃树干。散落在树脂周围的桃叶,形态多变,造成自然掩映;而且,桃叶是先以淡墨画叶再以浓墨勾筋的,在充分描绘树叶的柔软同时,也表现出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机。

  此幅《吉猴献寿》可谓是齐白石成熟力作,精妙绝伦,画面布局疏落中见跌宕,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极富雅趣,喜气洋溢,寓意吉祥喜庆。同类题材的作品,多藏于博物馆之中。值得藏家珍藏。

  齐白石(1864-1957) 墨蟹

  1947年作 纸本水墨 立轴

  款识: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八十七岁丁亥。

  钤印:湘潭人也,范曾大吉,肖形印,萧平,米景扬

  诗塘:待到秋风起,凭君佐酒时。岁癸未雪景,抱冲斋主范曾题白石杰 作。

  边跋:白石老人八十七岁真笔,足可横行画坛。丁亥仲春客京华观识,戈父萧平。

  题签:齐白石先生墨蟹图。

  规格:101×35cm

  备注:

  1、范曾题诗堂;

  2、萧平题边跋;

  3、米景扬题签条。

  齐老曾题道:“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常布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与画虾相似,老人描绘蟹的功夫,亦是为世人所称许赞叹的。白石老人画蟹用“竖三块”画壳,蟹腿扁而鼓,形象逼真,用墨有力,墨色变化极为丰富,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质感强烈。此幅作品为白石老人所画螯蟹,当是晚年之作,大都简练成近乎直线三角,微嫌率意。而此帧之螯钳,尚存写实之形,尤以墨色极淡蟹之右螯,绒毛泥渍,外长内短之弧形蟹钳,既有写意之简练,又有写实之精妙。且五蟹之前后俯仰,正侧远斜,曲尽其妙,极描绘之能事。

  徐悲鸿(1895-1953) 迥立向苍苍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介褀先生雅正。

  钤印:徐悲鸿,萧平

  诗堂:迥立向苍苍,悲鸿先生立马真迹,癸巳之夏于京华,观识,戈父萧平。

  规格:82×48cm 约3.5平尺

  备注:

  1、萧平题诗堂

  2、附四川文物商店证书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在国内外享有一代宗师的盛誉。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著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徐悲鸿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造型准确,透视科学。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有的回首长嘶,有的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此幅《迥立向苍苍》作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存亡之时,画中之马斜向左,迎风而矗立,未有丝毫退缩之态。画作构图饱满,进深感强,笔墨洒脱。特别是鬃毛的描绘更为精彩,画家浓墨挥毫而出,毛发的飘然感觉立即呈现,豪放不羁、气势壮阔,更显出一股无往不前的强烈气势。徐悲鸿用墨塑形,通过虚实变化的墨线、墨块,准确的表现出立马的骨骼结构与肌肉。画作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形神俱足,杰出的笔墨表现技法与严谨的美术造型功底得到完美体现。

  于非闇(1889-1959) 秋虫杂卉图

  1936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怡亲王所藏宋缂丝中,有对幅作秋虫杂卉曾入奎章阁,李竹懒定为黄居寀稿本。丙子夏,侍疾家居,师其意制此,非闇并记。

  钤印:闲人、于照、壮夫不为、萧平之、存古人之心、戈父、

  诗堂:万类霜天竞自由。于非暗先生一九三六年仿宋缂丝秋虫杂卉,大意为此。作秋之庭院顽石错落,花木掩映,虫蝶多种飞游其间。工致精微而不失古朴高雅之趣,足以见其修养及功底之博厚也。时在癸巳炎夏金陵,爱莲居萧平识。

  规格:135×61cm

  于非闇专攻工笔花鸟的时间不算早。当然,在其余的画风中他的浸淫时间已很长了。在46岁起主攻工笔花鸟之后,他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世人皆以工笔画家视之。这件《秋虫杂卉》的工笔花鸟巨作,是他1936年47岁的作品。时于非闇正在潜心研究宋徽宗赵佶以及宋元缂丝的画艺,心摹手追,不废日夜。从这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技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是作者成熟的面目。

  这件作品在工笔作品中堪称大件。不但画面典丽繁复,而且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有很强的古朴明丽的意味。他抓住了对象瞬间的动态特点,如两个蜻蜒或停或飞的动态极为准确传神。从这里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物象的写生功力是高出同侪多多的。工笔花鸟易工稳而难于得神,这不但需要画家胸襟阔大、腹笥深厚,也需要对传统深入的研究传承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察,其间缺一不可。也正因如此,于非闇的作品具有许多任务笔画家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成就。

  与传世的于非闇同期作品比较,本作品用于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综观此作,是此期于氏最具代表性的力作则毫无疑问。藏家慧目在彼,如此精采之作,实应宝之。

  白雪石(1915-2011) 奇峰漾翠

  1989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奇峰耸翠。己巳岁时,雪石写於何须斋。

  钤印:老白、雪石长年、老白纪行、何须斋

  规格:119×194cm

  备注:萧平题边跋。

  来源:中国嘉德2004秋季拍卖会2240号拍品。

  在中国山水画坛,历来描绘漓江山水的画家不少,但是能将漓江山水秀美之色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画家可谓凤毛麟角,屈指数来,不过徐悲鸿、李可染、白雪石三位艺术巨匠。徐悲鸿的漓江山水,水墨淋漓、幻化莫测,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庄严肃穆、浓郁沈厚,而白雪石笔下的漓江,不仅风光秀美,且在精神层次上达到了神遇而迹化,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他以其对艺术理想的真诚、执着追求创新、勇于突破陈旧语言模式,在现代的中国民族绘画的创造与出新方面,的确是以其毕生的艺术实践,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足以启人心智的艺术之路。白雪石以独具特色和创造性的漓江山水系列代表作品、太行、黄山系列作品,享誉于海内外艺坛。是我国绘画艺术上极具创造性的大家。他从师于著名花鸟画家赵梦朱先生,学习没骨花鸟。曾为去故宫观摩临摹历代各家的真迹,常不得不节衣缩食,以便能积攒够高额的故宫门票所需费用。唯其如此,才能在其习画之初,即有幸受到优秀的民族绘画艺术真传的启迪与熏陶。后全面学习传统绘画艺术,进而从师著名山水画家梁树年先生研习山水画技法。

  白雪石山水应该说是最能集中代表画家在传统山水画革新方面突出的艺术成就的。综观其山水,无论其是雄浑浓重,或是秀润空灵,或是疏淡迷朦,无论是绝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长卷巨制,雪石先生皆能以其娴熟老辣的笔墨功夫运用浓、淡、干、湿、泼、破等不同墨趣、勾皴点染的不同笔情,恰到好处地挥写漓江晴、云、雨、雾中山光水影迷离的微妙变化。形象的剪裁、章法的处置,繁简、疏密、虚实、主次的艺术处理,皆极其讲究而又能自然稳健毫无斧凿之痕。勾、皴、擦、点苍老沈雄的笔道,墨色渲染的丰富层次,所塑造的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构成了层次丰富空间深远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他笔墨之妙,更多的表现在整个笔墨形式上,这就是“写意”与“工笔”的结合,“写实”与“装饰”的结合。如他画的树石都带有明显的装饰趣味,尤其是他画的树木更有很浓的装饰风,而这些也正构成了他个人的风格。

  白雪石曾言:“漓江地区雨水很多,在岸边写生时随时看到身边和眼前的树木,浓黑的树干,加上几点嫩绿的小叶,用来表现漓江丽影,能起到很美的效果。”这正是白雪石亲身观察所得规律,为此他总结出以浓黑树干为近景,画在明亮空间的江面背景上,所产生空间感可破漓江水面平缓,水面山峰竖直易乏空间感的难题。自此“难画”之漓江山水在雪石生花妙笔之下出脱出另一番清丽景色。其独特之美,即使点景民居、渔船、人物、水鸟均值得细细品味。本幅雨后漓江,与平日景色相较更具淡雅如洗,翠峰如簪,水波潋滟之美,雪石正是以此为机,表现漓江景色之微妙变化,更突显其对造化万物的用心师法。

  谢稚柳(1910-1997) 梅石双清

  1984年作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甲子之冬,壮暮翁稚柳。

  钤印:稚柳,谢,萧平,戈父

  诗堂:梅石双清,谢稚柳先生海上书画大家并擅鉴赏之道。此其一九八四年七十五岁所写真迹,苍遒雅艳,识者珍之。戈父萧平观识。

  规格:135×68cm 约8.3平尺

  备注:萧平题诗堂著录:《纪念谢稚柳诞辰100周年书画特辑·百年稚柳》,P156-157,文物出版社,2010年3月

  谢稚柳的绘画,少年时是从陈老莲的花卉入手的,兼学明人陈白阳,青年时代开始,直承三唐和北宋,山水画学董巨、李郭,兼取‘元四家’的王蒙,花鸟学赵佶,人物学敦煌壁画,一一得其堂皇端庄,气象恢宏。

  这幅谢稚柳的《梅石双清》图作于1984年,属于其晚年作品。画中梅竹画法,可见其中年致力于宋元绘画研习的痕迹。梅干勾皴并施,兼工带写,出枝附合自然生态,这些均是宋元传统的格局。而画中居主体的巨石及通幅墨法,大胆豪放,横涂竖抹,富于激情和笔墨趣味,这便是其独到的落墨法的体现。梅花色彩艳丽,造型准确,富于节制,是其早年精研工笔画法,由工而写,由敛到放的必然。美而不俗,雄劲老辣,显示出一代大家的风范。

  谢稚柳(1910-1997) 唐人诗册十二开

  1990年作 纸本水墨 册页

  款识:1、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壮暮翁稚柳。

  2、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壮暮翁稚柳,庚午八十有一。

  3、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壮暮翁稚柳。

  4、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唐李益鹧鸪词。壮暮翁稚柳。

  5、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壮暮翁稚柳。

  6、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壮暮翁稚柳巨鹿园居。

  7、日落众山昏,潇潇风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唐人诗。壮暮翁稚柳。

  8、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壮暮翁稚柳巨鹿园居。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壮暮翁稚柳。

  10、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壮暮翁稚柳。

  11、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唐人诗。壮暮翁稚柳。

  12、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唐人皇甫曾诗。壮暮翁稚柳。

  钤印:壮暮,稚柳

  签条:壮暮翁书唐人诗拾贰页,健碧辛巳初夏。

  规格:33×45cm×12 约1.3平尺(每幅)

  备注:陈佩秋题签条著录:《天下英雄君与操》,P64-67,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稚柳先生作为现代著名书画大师,山水、人物、花鸟无不专精,下笔有神,工写兼施,笔墨多变。其作凝炼了中国绘画自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拓展,尤其在苦研徐熙落墨之法后,风格再变,形成了或工整清丽、淡雅俊秀,或凝重华茂、豪放雄奇的各种画风,独冠一时,享誉艺坛;谢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从容舒展、乘风回翔,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行草书不仅屹立于上海,成为海上书坛的领袖,而且为中国书坛所瞩目。

  朱屺瞻(1892-1996) 雨过青山

  1988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戊辰新春于上海朱屺瞻。

  题跋:朱屺瞻先生晚岁泼墨泼彩佳制。丙申之冬戈父萧平书。

  钤印:朱屺瞻

  规格:67×134cm

  备注:萧平题诗堂

  朱屺瞻先生从八岁起开始学画,一生对艺术追求近一个世纪。他在《癖斯居画谭》里说“多年来,余总以‘独’,‘力’,‘简’三字自求。‘独’者,即忠于自己的面目,不依门户;‘力’者,凝神静气,奋笔挥洒,也蕴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简’者,即画面练洁,简约,不受世俗束缚,不执着,不粘带”突击作品的“灵合”,“透脱”。体现显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谦和,豁达,勤奋的美德是世所公认的。

  朱屺瞻有时先涂大块色,再勾线条,有时先勾线条,后加色块,有时混合用之。各种技巧都可灵活运用,不必拘于一法。无论山水花卉,最难用“点”。点比线难,点要适得其所,恰到好处,点要有力。中国画中,惟点最难,“画龙点睛”,靠点传神也。点须恰到好处,在一幅画上,多点,少点,点在哪里,都有讲究,运用得当,可以把画的神韵揭出来,抖搂醒目。

  此幅朱屺瞻先生力作,带有现代观念的山水画,运用了墨迹和肌理。这幅画在第一遍颜色冲洗过后可出现很多画面的可能,现在这幅湿气纵横的山水画靠的是巧妙的虚实对比手法,整幅画面基本上保留了所有的色墨沉淀后的肌理效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写实的小房子,在这几间棱角分明的屋顶的衬托下,使这片朦胧的绿色,变成了森林;虚实在这里尽得妙用,也就是因为这几间棱角分明的房子,最上面的一块色块变成了雾蒙蒙云雾中的山顶;色块后面的白也变成了大片的天空,好像是天空轻轻地映出轮廓模糊的山头。虚和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黎雄才(1910-2001) 秋山松醉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秋山松醉。一九八零年秋写于广州,雄才。

  钤印:黎,雄才

  规格:145×357cm

  黎雄才(1910-2001),生于广东省肇庆市。擅山水,尤以巨幅见长,所作气势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风貌。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他的山水画青绿山水特点鲜明,评论界将它命名为“黎家山水”。曾任广东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副院长,曾为中国美协会员、美协广东分会顾问、教授。黎雄才以画松着称于世,在很多人眼中,他的人格也像一棵不老青松,苍藤盘结,立于山巅,巍巍有大丈夫之气。有人称他是“五十年来写青松,笔端动处松生风”,又有“黎家山水黎家松”之美誉。他把传统笔墨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结合起来,摆脱了旧式中国山水画模式的束缚,坚持画现实生活的真山真水,表达真实情怀,这一创作取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息,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秋山松醉》纯以焦墨渴笔挥毫,风格老辣,气势宏大,用笔飘逸,焦墨的运用栩栩如生,尤以对松树驾轻就熟。其山水画创作以写生为主,深入山川,师法自然,笔下景色具有一种真实的“临境”感。此画前景以近乎特写的方式表现了数棵临潭而立的参天古松,姿态各异;中景处高瀑流水自山巅倾泻而下,湍流的激水打破了森林的宁静,静中添动;远景处烟雾笼罩之下隐现的森林丰茂而神秘。作品以写生为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画开合式的构图模式,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笔墨渲染上,作者以写实性的笔墨传神写照,真实而精谨,大笔揉擦、色墨渲染的方式令作品在浑厚苍莽间具有朦胧缥缈的氛围。正是写出了黎家山水的魄力和精神。解读20世纪的国画发展脉络,黎雄才以笔墨探知时代的脉动,见证着民族从救亡图存、独立解放到自强崛起的历史进程。他创造的艺术图像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符号,改写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轨迹。黎雄才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历史所有重大事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艺术遗产。

  孟祥顺(b.1956) 王者造像

  2000年作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王者造像。怒吼千山震,一鸣百兽惊,大将军出场当威风八面,豪气冲天,或统领群雄啸傲于江湖之上,或潜心藏胆独霸于山野之中,古人云:云从龙风从虎,正当窗外西风飒飒之时,写此王者肖像,感其大丈夫之猛志雄才也,岁在2000年冬月于北京,狮虎堂主人祥顺并记。

  钤印:王中之王,祥顺,孟祥顺印,师虎堂

  规格:100×123cm

  著录:《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孟祥顺》,P36-P37,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

  虎为百兽之王,自古以来备受人尊崇。孟祥顺擅画虎,他把虎静化、柔化,在静态的造型上和形体的转折中内涵着力。在威猛与柔静之间,在整体气势与精谨表现之间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孟祥顺把工笔画之工推向了极致,但感觉上却很超逸轻松,令人叹为观止。且“虎”、“福”谐音,故古人以虎为福。

  “孟祥顺能抓住一个非常精到的东西,非常夸张地去表现,比如说他画虎头,就像罗中立画的《父亲》,两米多的尺幅,就画一个虎头,没有深厚的功力画不好。那么大的画幅,能够画得很丰富,能够画得传神,得经过多年的体悟,具有对艺术、对自己的把握和构图能力,还有各方面的修养,才能达到目前这种艺术效果和震撼力。”—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曾先国。

  孟祥顺工笔画画得轻松,轻松中显露出画家深厚的学养,看上去细而不腻,工而不匠。孟祥顺画出了工笔画难有的气势,故整幅画作在磅礴里显示出一种特有厚味、高趣、雅情,温情。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孟祥顺画出了自己对老虎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虎的形象实际上反映了他自己的一种追求,画的境界跟他这个人还真是挺接近的。所谓风骨,大致如此,说明他真正抓住老虎的精神了,而抓住老虎的精神也就是抓住他自己的精神了。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